爷爷家的后面,有一片竹林。
一走进竹林,啊!顿时惊呆了。一排排翠绿的竹子像哨兵一样挺立在那,可威武了!抬头望去,那些翠竹像商量好似的,叶子都往里长,层层叠叠的在一块儿,不留一点儿缝隙。太阳在竹林上空,耀眼无比地悬挂着。阳光穿过竹叶空隙照下来,犹如利箭,又仿佛是一条巨大的天河,千疮百孔,一股股金色的流水直泻而下。阳光随着竹叶在风中摇晃,像无数飘动的金箔在闪闪烁烁,晃你的眼。
春雨过后,铺满麦麸的地里就会拱起一个个“小包”,爷爷说那是春笋冒尖啦!我兴致勃勃地跑去,扒开“小包”,瞧个究竟,原来是真的。只见一个张着三四片淡绿色小叶子的笋芽正朝我微笑呢!在爷爷的帮助下,我把小笋从地里挖了出来,看,小笋外衣上还带着一些黄泥,新鲜着呢!
接下来的日子,爷爷和村子里的叔叔阿姨一样,都要忙开了,挖笋,煮笋,烘笋干,爷爷说,不赶紧挖的话,天一热,笋就蹿得飞快,马上就变成竹子了。
秋天的时候,大部分的竹叶也会变黄,一阵风过后,竹叶掉落下来,又把竹林地覆盖得严严实实的。
这就是爷爷家的竹林。
【写作指导:中学生散文写作指导】
1、题目鲜亮。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叶片》;有的口语化,《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有的化用成语诗词,《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有的繁复,《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有的简洁,《网里人生》。比较一下其他文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十分切合。
2、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广阔的题材显示了考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表达灵活。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zhiwu/201402/20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