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厂旁边的花坛里有几株含羞草,因为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特别留心观察它。
春天,含羞草发芽了,叶子嫩绿嫩绿的,非常可爱。夏天,含羞草枝叶茂盛,叶子很奇特,一根根细细的茎,两旁有一些细细的像小针一样的东西,和水杉树的叶子很像。秋天,含羞草开花了,一朵朵小花毛绒绒的,有粉红色的、紫色的。虽然它很小,不起眼,但当你仔细观察时,就会觉得它美丽又可爱,那是一种娇气的美,很招人喜欢。秋末冬初,含羞草结果了,果子像扁豆,外面有一层绿色的外壳,里面是种子。过了一段时间,外壳变成了棕色,不久,种子就从壳子里跳了出来,落在泥土里,等明年春天生根发芽,就这样一代代繁衍下去,它的生生息息和其它植物没什么两样。
让人纳闷的是,我为什么一碰它,叶子就会下垂合拢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上网找资料。
原来,含羞草的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叶枕下部细胞的压力降低,从而出现叶片闭合、也真下垂的现象。经过1~2分钟,细胞液又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我喜欢这奇妙的含羞草!
【写作指导:中学生随笔写作方法】
随笔和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但随笔看似随意,实则费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上随处得题,信手拈来,借题生发。它的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达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它的思路不拘泥于一点静止不动,而是如行云流水般通达酣畅。当然,中学生的随笔写作与作家们的随笔创作在深度、广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随意、自由、小巧、雅致、隽永,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显出自己的性灵,给读者“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感动”、“一点启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随笔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敏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的变化,心态的波动,喜怒哀乐,千姿百态。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的学生,会抓住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个插曲、一场梦幻,自然界的一丛草木、一块山石、一朵鲜花、一片雪花、一只飞鸟、一场雨雪、一颗流星,也可以是一个画面、一种意境、一个人物,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激发情感,产生思想。所谓“灵犀一动,心有所感”,“乘兴走笔,倚马可待”,说的就是这种情景。细小、片断、零散、平凡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学生忽视,偶尔获得的新鲜感受、情思火花又稍纵即逝,学生没有灵敏的感觉,没有沉思的心灵。就可能失之交臂。所以,学生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敏锐地抓住偶尔得来、稍纵即逝的对话、动作、场面、情思、感受,把它写出来,写得别具意味,引人人胜,令人回味。
二、真实
余秋雨说:“散文是一种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