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会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写作指导:怎样让作文语言“活”起来】
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就是思想的“外壳”,就是文章的“肌肤”。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那么,怎样让你的文章语言“活”起来呢?你不仿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语言要简洁,求准确性。
1986年,国外某报为一场足球赛组织了一次“最短的报道比赛”。各报记者蜂拥而至,都跃跃欲试地想夺头奖。评选结果,头奖被一篇只有三个字的报道夺走。这篇报道是:“──0:0。”它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简洁美。因为这两个队技术平平,最后又踢成平局,实在没有什么可报道的。只有终场裁判员的笛声,向人们宣告了比赛结果。作者正是捕捉了这个镜头,用了三个形象的字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真不愧是语言简洁的佳作。要使语言简洁就要在遣词造句方面灵活多变,简洁有力,恰到好处。又如,千古传诵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据说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在写作时改了四次,先是写成“到”,后改成“满”,又改成“入”,最后定为“绿”。“到”、“满”、“入”三字就诗句内容来说,已是不错了,但与“绿”字比较起来,毕竟还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一个简洁的“绿”字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二、语言要得体,求规范性。
有个同学写自己与母亲去果园摘采荔枝,看到到处是挂着红彤彤的荔枝果,母亲禁不住发出了感慨:“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多亏了科技兴农!‘三个代表’思想让咱果农走上了小康路。”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劳动时,会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吗?显然,这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得体的。语言要得体,首先必须注意文体色彩。又如,有同学写自己腿有残疾的同桌:“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终于爬上了山顶。”“上肢”、“下肢”是科技术语,用在说明文中就得体,现在把它用到记叙文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语言要得体,其次要注意时代色彩。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比如,鲁迅作品中的“伊”,在当时是得体的,如果有同学现在还用“伊”代替“她”,那绝对是不得体。但让古人开口说:“wto&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yilunwen/201402/20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