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一小时必须吃完午餐。中午12点,我和老爸来到肯德基。
我的头一下子变大了,四个点餐台前都挤满了人。啊,这队终于向前挪了一步,老爸赶紧排上,我去找座位。
真糟糕。没有一张空桌子,没有一把空椅子,每一个要吃完的顾客身后,都站着好几个人等座。我在桌椅间游荡着,左顾右盼,有人,有人,还是有人……12点半了,眼前的每一张桌子上,依然是——有人。14号桌的瘦高个叔叔明明早就吃完了,就是赖着不走,打了n个电话,一会儿乱嚷,一会儿低语,一会儿狂笑,一会儿窃喜,磨蹭简直成了他的专利了。那个嘴唇厚得像面包的阿姨,吃完后抬起身,像要走,谁知,嘿,人家居然又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了屏幕……切,没素质,哼。
“小姑娘,坐这儿吧!”身边响起清脆又悦耳的声音。我赶紧扭过头,一位阿姨端着饮料站起身,整理着大衣和背包,旁边的小姐姐也忙着收拾桌子。“谢谢,谢谢阿姨。”我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手也酸了,脚也麻了。
爸爸端着饭来了,两个汉堡一包薯条,外加两杯饮料。显然,他没有预料到我一个小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位子,我指指即将出门的阿姨和姐姐,她们也正巧回头。相视一笑后,我们开始享受这简单美味的午餐。
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匆忙地转来转去找座位,或许他和我一样下午还要上课。爸爸一边大口大口嚼着汉堡一边催促我:“快点吃。”“嗯。”我随口答应。爸爸已经三口两口把汉堡塞进嘴里,开始整理桌面,包装纸扔进餐盘,用餐巾纸擦桌子,随后端起托盘走向垃圾箱。“坐那吧!”爸爸指了指他的座位。男孩走过来坐下,小声说:“谢谢!”又看了看我。我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汉堡吞进肚子里,抹了抹嘴:“可以了,走吧!”我拉着爸爸的手,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满足。
临出门前,我也回了一下头,冲男孩儿挥手笑了笑。他会意地点着头,正把半个汉堡塞进嘴里……
【扩展阅读:学写作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每当写日记的时候,总会有同学说:“没什么可写的。”我们经常说:“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有意义的事或人。”有的同学就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了写作题材,而有的同学却视而不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是去草原旅游,有的人看到“山清水秀”,听到“小鸟在唱歌”,“小草在说话”。有的人却觉得:累死了,山和水有什么看头?看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有趣的、奇妙的、值得思考的……
所谓“敏感的心”,换句话说就是对事物的“感受”。着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曾说过,“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感受”是抒情的基点。
要用“心&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