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就只剩下堕落。“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题记
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从而又可以化小为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前者旨在于对自身的一种完善及对自己的认可,而后者就字面意义来理解便是对社会怀揣的抱负,去改革社会。相对而言,后者对于正值豆冠年华的我们存在着是否贴合实际的一个问题。当然对于前者,只要付出行动,将言语付诸于现实,总会实现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单就爱因斯坦的语录而言,理想就是做自己所想,自己所愿意的高尚的美好的事情。只要我们有了理想才会一如既往朝一个方向努力,才不会碌碌终生,行尸走肉般地活。
“对在现实环境中根据科学和逻辑推测出来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理想和梦想的区别是理想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而梦想是不切实际或违背科学和逻辑的,不具备可操作性,也难于实现。”曾记否,孩提的我们,都有着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或一位关爱他人的医生,或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或探索人类奥秘的科学家……当我们回忆起这些的时候,请问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想也在不停的变化着,这是不是说明了理想是一系列的“善变”呢?我想不是的!有这样的一条术语来评价这一列人“理想主义者”。或许如今的我们也只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人总站在一点,而不向前发展,结果是不大好的。当我们步入社会,理想变成梦想的时候,是不是很可悲呢?那不就做了十几年的春梦吗?追忆昔日,怀揣远大抱负的文人雅士,社会英豪不计其数。拿破仑小时候怀揣着一个英国皇帝的理想,在叔叔称之为荒谬的寂寥下他追寻着自己的方向。理想就像一盏明灯,它点亮了拿破仑的人生,“理想之星”牵引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中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蓝图。同时在我们的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执著理想的人。清朝的到来,也迫使着中国人走向腐败与昏庸,渐渐地昔日的泱泱大国随之破灭。一个生于基层贫苦百姓家中的有志青年将改变历史。他就是毛泽东。他的理想简单概括就是“振兴中华”。在这条追寻理想的大道上,他经历着重重的失败,在政府、百姓等的压力下,他那微弱却伟大的理想像星火,点燃起一把火炬,在夜行中点亮人生。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所以有理想的人才是新生代的人。
今昔对比,在这条绵延不断地人类发展史上没有那一段衔接不由梦想所粘连。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人类的祖先没有林间野兽的凶残,没有鸟儿搏击长空的勇气,就连智力也与猩猩相比不足而而……可是人类为什么可以在时代的变迁中,一直“统领”着这个大自然呢?“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人类与其他飞禽鸟兽不同于对人生的价值观。飞禽鸟兽只求于温饱,然而人类在某些方面不足与其,但是由于人类的欲望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强烈。理想使着人类不仅仅满足于饥寒、温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