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黄河之滨,河对岸就是山西.每到秋季,我们家乡的特产——灵宝大枣便通过渡船源源不断运到山西.因而,那里流传快板书《说枣子》脍炙人口,传遍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地带.家乡的人们对枣子的感情特别深:“想枣子,盼枣子,金秋时节收枣子.树上挂满珍珠子,老少喜在心窝子.”
9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爷爷、奶奶、爸爸等人回故乡大王镇后地村摇枣.临近后地村向北望去,茂密的枣林,郁郁葱葱,看不到边.枣林真大啊!听老人们说,要不是三门峡修建水库砍了许多枣树,那才多呢.那时,不少人进了枣园就会迷路,不知怎么出来.
走到村口,我们见一块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水泥碑上刻了一行醒目的大字:后地村明清千亩枣园示范基地.我暗想:我们故乡枣园的历史还真久远呢.
进村一看,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甚至院子中都栽有枣树.抬头一看,成熟了的枣子像红玛瑙,又像小红灯笼,点缀在绿树丛中,红绿相映,馋得人直流口水.
我们坐着三轮车到自家的责任田里摇枣.一进入枣林,我就惊呆了.9月是后地人盛大的节日,整个枣林在躁动,在燃烧.那沉甸甸、光灿灿、红艳艳、甜蜜蜜的累累硕果,真让人看不厌,吃不烦.轻力壮的小伙子,拿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上边绑着钩儿,钩住一枝,使劲摇动,枣子便像红雹子似时“哗啦哗啦”落下来,顿时,满地一层红珍珠.老年人和孩子们忙着往筐里拾枣,拾满了往三轮车上倒,车满了便拉回家里.
过去用苇席晒枣,靠的是天气好,太阳红.如果碰上秋雨绵绵,连月不晴,枣子就会全烂掉,农民这一年就算白干了.后来,政府推广炕枣的经验,既缩短了时间,又可抗雨灾,真是人定胜天啊!
每年的收枣季节,家家有枣炕,处处闻枣香.各家各户的院里、场里都晾着炕好的红枣.后地村简直成了枣的海洋.每到这个季节,我都要和爸爸、爷爷、奶奶回家乡帮助收枣.那真是一个夜以继日的繁忙季节啊!
听爷爷说,祖籍和灵宝紧邻的大文学家曹靖华先生,年轻时坐火车常经过灵宝.他对灵宝红枣很感兴趣,曾多次把灵宝红枣寄给鲁迅先生.
爷爷又说,1981年,西安举行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曹老往返都在灵宝逗留,并和文学爱好者见过面.爷爷还有幸见过曹老先生呢.
灵宝大枣确实好.它皮薄、肉厚、果大、核小、汁多、味甜、清香可口,能开胃、健脾、润肺、补肝、益血.常食面色红润,精神矍烁.难怪山西快板书里夸奖道:“吃枣子,为啥子?营养滋补健身子.天天吃上仁枣子,‘花甲’还像小伙子.”
我喜欢你,家乡的特产——大枣!
【篇二:我爱家乡的特产——石榴】
我的家在新乡,我家乡的特产是石榴,来给我家乡的石榴做一个广告吧!石榴又好吃又有助于消化.
细雨如丝,一颗颗石榴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姑娘洒下来的雨水,一片片叶子像石榴树的天堂.
到了五月份,石榴树开花了,石榴树上开的花像一片一片在池塘里漂浮的荷花.
到了八月份,石榴结出了果,样子圆圆的,身上非常光滑,如果你想吃的话,先把石榴掰成瓣,再一粒一粒的把它吃到肚子里,它的籽看着像一颗颗透明的红宝石,摸着像一颗颗珍珠,给人一种美感.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