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54岁了,母亲19岁就嫁给给了父亲,一晃就来到我们家35年了;以前我说过,父亲很小时,爷爷奶奶就去世了,父亲一直是跟着大伯过日子,还记得村子里的老人和我们讲,爷爷这一辈原本我们家是地主家庭,村子里、山上到处都是我们家的地和树,后来家庭变故,父亲只能读到四年级的书就回家,跟着大伯苦工分、放羊等;当时外婆、舅舅们就怕给了父亲,母亲吃苦,所以一直阻拦着,但当时外婆也有仁慈的一面,看着父亲小小就受苦,最后还是把母亲嫁给了他,以至又了后来的我们。
嫁给父亲后,家里的大伯、大妈和小姨就没有好好对待过母亲(当时姑妈已经嫁出去),他们带着父亲一起周旨母亲,分家时一样也不分给母亲(即使分得一件也肯定是坏的,说不定又要被小姨拿回去),母亲经常对我没说,刚分开家的时候,样样东西都要去外婆家拿,母亲总是三天两头跑的在请偶们在请偶们家和外婆家的路上……
后来,母亲生了个男孩子,但他跟着父母才11天就离开了,母亲当时都快要气疯了,因而现在小舅经常对我们姊妹四人说母亲能有今天来之不易,我只知道母亲一生生过六个孩子,但现在只有我们姊妹四人(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我),至于另外一个姐姐在哪里,我不知道,父母从来也没有告诉我,也许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还记得母亲说过,当母亲生了三个姐姐后,村里人都鄙视母亲,说母亲只生姑娘,母亲生姐姐时,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姐姐刚好半个月就去外地帮人做活了,母亲在月子里还要起来自己煮稀饭给姐姐吃(当时大多都是吃玉米,我们家里那时吃不起大米,因而只能买点回来给我们熬稀饭补充营养),伴随着着三个姐姐的到来,外婆得病了,还记得当外婆躺在病床上拉着母亲的手对母亲说:“宝宝呀,要是这个是男孩,妈妈对你也就放心了”,然而还没有等哥哥出生,外婆就离开了,母亲做孝子的时候,背上背着姐姐,肚子里还要怀着哥哥,母亲说道这里时,我们相拥而泣,泪水早已滑落,湿透了领巾……
再后来,有了我,母亲的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父亲也有精神去做事了,但在当时这样一个小家,要同时供养着四个孩子不容易,母亲扶只能靠种地,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早点,什么事冰棒,只有到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父母才会给我们五角钱,有哪位我们那时最盼着的就是这两个节日能不能早点来临;还有当时父母为我们考虑,吧我们送到另外一个教学条件好的小学,那时要外乡费、教育附加费,因而姊妹四人去报名就要比别人多交400元的钱(可以想象当时一头喂了一年半的大猪也才能卖800多元),当时国家没有这么多补贴,反正当时一个学期基本报名费就要三百多,也许正是这样的条件才教育我们学会节俭,穿的就穿、吃的就吃的好习惯。可是,当这些事情办好时,另一个事情有悄悄的来到的父母面前,大姐小学毕业了,需要上初中了,当时农村还是重男轻女,父母坚决不给阶级上初中的机会,1996年15岁的姐姐被父母喊回家,跟着他们一起劳动,现在想想15岁,一个什么样的年龄就要去地里做和大人一样的事……
现在,我可以公正的说,我们家姊妹四人中,在学习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很好,而我是其中最笨的一个,只因条件允许了我和哥哥,才有今天这个机会坐在这里,但我们的这个机会是姐姐给的,是他们的放弃给了我们,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自从哥哥上初中起,姐姐就把一分又一分打工来的钱拿给了我们读书,也许姐姐在为挣这些钱的时候挨了老板多少的白眼、多少的气,到姐姐成家时,打工来的所有钱全部被我们读书用了,姐姐只是在结婚时要了父母的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