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和奶奶想去城市广场的地下超市。在路上,我边走边想:会不会下雨呢?我抬起头,想看看天上的月亮,放松一下,可是一抬头,月亮、星星全没了踪影,只见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我猛地回过神来:“奶奶,刚有一道闪电划过,会不会下雨啊?”
“不会的!”奶奶安慰我道。
走着走着……就到了地下超市,我匆匆走到书柜前,看起书来。“我去买肉,你在这里乖乖看书!”奶奶刚说完就转身向卖肉的摊点走去。我刚看到《一只眼两只眼和三只眼》这个故事,奶奶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佳茗,打雷了!我们快跑啊!”我连忙放下手中的书,跟着奶奶往家赶,刚走到出口,几道闪电连着划过。“没关系,雨不会下大的!”奶奶跟我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到了路边一家香烟店时“哗……”听,什么声音?哦,下雨了,正在紧急关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电话,我接起电话:“喂,妈妈!”“外面在下雨,我给你们把雨伞送过来。”“哦,知道了,谢谢,再见!”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件小事要牵连这么多人。我心里正想着,一眼看到远处爷爷拿着三把雨伞出现了,我们三个人一路同行,总算回到了家。
雷雨真是太可怕了!
【扩展阅读:高中写作指导,认识作文特性】
一、作文最能扬长避短
这是由作文的“综合性”决定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多方面“能力”、多方面“学识”的一种巧妙的艺术的“综合”。写作从“素养”上说,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禀性等;从“能力”上看,涉及了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众多方面;从学科上讲,综合到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作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文是一座综合着思想、知识、思维、语言的富矿。
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几点结论:
1、提高作文水平须作“综合”的努力。
2、作文是需要许多“诗外功夫”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靠“熏染”,要靠“磨砺”,“突击”、“速成”不一定见效。
3、写作活动是一种善于“调动”的艺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善于“调动”而“厚积薄发”则常常是文章的力量所在。
4、“作文知识”不是万能的,“作文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写作无世袭”——父不能传其子,兄不能予其弟,师不能授其徒。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决定性的“战役”要靠自己打。
5、得力各异,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