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不像春天那样万紫千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粉妆玉砌。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秋天像个小姑娘,拿起了画笔。把果园里的苹果染成了红色,远远看去,就像苹果树开了朵朵鲜艳的红花。把梨染成了黄色,一个个黄橙橙的梨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梨树的腰。把葡萄染成了紫色,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田野里,稻穗随风舞动,就像一层层金黄色的波浪。花园里,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让人陶醉。各种颜色的菊花红似火,白如雪,粉如霞,黄赛金。
啊!秋天我爱你,爱你的成熟,爱你的芳香,爱你的美丽。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