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呼啸着,席卷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躲在屋子里,期盼着暴风雪的离去,风侵蚀树,树开始瑟瑟发抖,雪吞噬屋子,屋顶上便盖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周围的一切都被寒冷笼罩着。
恐怖渐渐漫延开来,一点点地渗入人们惊慌失措的心。一片交杂着冰冷和肆虐的世界。
突然,远处白茫茫的山峰上出现了两个小黑点——一位邮递员和一条风烛残年的狗。邮递员老王穿着笨重的冬衣,背上背着一个小箱子,吃力的攀爬着那陡峭的山。不一会,他的额角就伸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开始大口大口的喘气,似乎累极了。那狗更是不容易,一把老骨头了还在跟着主人在这爬山,一个不小心,绊了一个趔趄,便滚雪球一般地滚到了下面,摔得它呜呜地呻吟。老王不得不坐下来等它。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老王半边的衣裳。
那老狗还是没有来,老王等的好生着急,在原地踱着步。突然,老王猛地捂住自己的胸口,痛苦地将自己缩成一团。老王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呼吸愈发的急促起来,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哆嗦着从背上拿下那个箱子,打开它。不料他没有看见地上的石头,狠狠地栽了一跤,箱子里那五颜六色的瓶子便接力似的,一个一个,“咕噜咕噜”的滚下山崖。箱子里只剩下了一张薄薄的纸,老王一看这情形,刚要伸出手去捡,却无力地倒在地上,晕过去了。那老狗爬上来后,却看见倒在地上的主人,急的在一旁直转悠。猛然间,它好像明白了什么,“汪汪”地叫起来,犬吠声在暴风雪的呼啸声中显得更加刺耳。老王似乎被唤醒了,拍拍狗的头,那狗的眼睛立刻流光溢彩,它应该认为主人活过来了吧。只见老王打开之前的那个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封信,让狗叼在嘴里,手指着山上那户若隐若现的人家……
突然,老王的手重重的垂了下去,离开了人世,老狗呜呜着,流下了两行浑浊的眼泪。在主人身边呆了会儿,老狗便起身去执行主人最后一次的任务……
雪渐渐的小了,不停息的降落在这个小山村里,似乎在为这位邮递员轻轻地梵唱,祭奠……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