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是多么高,多么蓝;水是多么清,多么凉;空气是多么清新,多么甜润;天上的一片片云朵是多么纯洁,多么柔软。望着眼前辽阔的大草原,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首先介绍这里的风景吧!看那绿茵茵的草地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再看那些小羊们,有的在吃那嫩绿的小草,有的刚出生的小羊在喝妈妈的乳奶;还有的小羊吃饱了在草地上散步。真是太有趣了,我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美好的礼物。
再看远处,有几个十八、九岁的姑娘,身材亭亭玉立,穿着一套蒙古特色的衣服,扎着马尾辫,脸庞白净,眉清目秀,鼻梁挺直,樱桃小口,此时正拿牧羊鞭赶着羊群。还有一位小伙子,看上去有二十多岁,身材健壮,穿着蒙古衣服。脸庞红润,浓眉大眼,此时正骑在马背上奔跑在大草原上。
到了吃饭的时候,热情好客的主人非要我去他们蒙古包去坐坐,我恭敬不如从命了,进了蒙古包,主人已经准备好了食物,有手扒肉、烤全羊、烤羊腿等等这些食物实在太好等。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友谊干杯。饭后,主人又拿出奶食品,有香喷喷的奶茶、和香甜可口的奶皮、奶豆腐、蒙古馃子、牛肉干、奶干等等,这些食物真是太好吃了!
之后,我又走出蒙古包,看着在草地上奔跑的马儿,我就骑上马背,飞快的跑起来,我忐忑不安,生怕会掉下来,突然,马儿一会儿跑,一会转圈,好像在戏弄我这个来客。
我爱大草原美丽的风景,我爱这里热情好客的主人,每一件事情我都历历在目,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都令我留恋忘怀。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人物心理间接描写“四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