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恐龙世界昨天晚上,我刚睡下,我就看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隧道,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到了尽头,隧道关闭了。天哪!我来到了恐龙世界!
这儿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森林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只正在吃树叶的幼年恐龙。哈,太好了!我跳到了一只小恐龙背上,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得意洋洋地骑在战马上凯旋而归。那恐龙受到了惊吓,撒腿飞奔起来,开始我觉得很好玩,但看看飞速后退的景物,我又情不自禁害怕起来,当我回过神时,它已跑了三四里路了。我赶忙从恐龙背上跳了下来。惊魂未定的我又看见天空中有一个黑色的东西,它看起来很像战斗机,可是,这时候人类还没出现呢,怎么可能出现飞机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翼龙。它的翅膀又长又宽大,真像放大版蝙蝠的翅膀,它载着翼龙在一亿多年前的天空中,这只翼龙还不时会“吱”地叫上一声,那声音很恐怖。
地面上也有不少我闻所未闻的恐龙。有的尾巴上长满尖刺;有的脖子有十来米长;有的高度有十米高……在我眼里,它们都是些庞然大物,让我瑟瑟发抖。
突然,一只非常大的恐龙向我扑来,可能是想把我当成了它的午餐,我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霸王龙。我撒腿就跑,忽然,四周一片光明。啊!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