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位教师给一个学生的教诲,往往几年或几十年都会难以忘却。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记得那是一个初夏……
当时我正在四川省奉节县中学上初一的下期。半期考试后,根据学校安排,我们班的56名同学要在班主任带领下,到城郊的桂井大队参加一周的抢钟抢收农忙劳动。临行前一天晚自习时,教我们语文的毛泳衡老师给我们部置了假期作文——《农忙假见闻》。(由于我曾在离家很近的一所民办村小读书,教室是租借的民房,室内光线阴暗,加上我人小体瘦,由于家庭等原因,长期吃不饱饭,因病耽误学习时间,甚至一年级无语文课本,当时无作文指导书。平时基本上没写过作文。4年后,凑巧考上了一所公办高小——新城小学。包班教我们的熊德琼老师对教学工作极端尽责,诲人不倦,使我的语文基本功在两年中极快提高。她要求我们32名同学背完了4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背完了《金色的鱼钩》长课文后,还给我打上了99分。)可是,当时要应付升县重点中学,两年中,要补语数基础知识,作文练习时间仍然有限,我依靠《算术》等学科优势,勉强考上了县重点中学。)那天晚自息下课后,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大胆地跟在毛老师的身后,边走边怯生生地问:“毛老师,能不能再请您帮我讲一下您刚才给大家部置的农忙假期作文应该怎样写,行吗?”听后,他立即停下匆忙的脚步,温和而又带点拖音地对我说:“袁祚萱,在这次农忙假中,你要细心地观察遇到的人和事,搜集典型材料,回校后再构思写作,我相信你是能够写好《农忙假见闻》的……”但是,当时我的作文基础实在太差,平时作文勉强能得60分左右,有时甚至跑题,还要重写。因此,我还是边走边继续向他请教。他说:“‘见’是什么意思?‘闻'是什么意思?”“农忙假见闻又是什么意思?”接着,他又给我讲了在农忙假中劳动、生活时该怎样观察、怎样搜集材料,重点选那些材料来写。听了他的这番讲解后,顿时,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在那次农忙假中,当了一个有心人,注重了观察。回校后,我利用星期天的夜自习打草稿,经过反复修改后,认真进行了誊正,终于如释重负地完成了这次习作任务。
作文本上交几天后,如期发下来了。一看,呀!92分!天啦,这是我写作以来,破天荒地得到了第一次高分!(平时班内同学得80多分,就算作文的冒尖户了。)接着,在这次作文评讲课上,毛老师特别表扬了我。然后,他又拿着我的作文本,面对全班同学,声音洪亮地朗读了我的那篇习作,并高兴地进行了点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件极普通极普通的小事,然而这件小事却给了我这个当学生的极大极大的鼓舞。从那以后,我平时勤观察,勤读勤背课文,勤写作,勤修改,并在学校图书室借来了《列宁怎样作文》等课外书来进行阅读。因此,我的写作劲头越来越大了。
几年后,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招生制度恢复考试的第一年的中考,基本上是一篇中考作文——《记一个不怕困难的好同志》圆了我梦寐以求的升学读书梦。经过两年学习后,从此让我走上了从教的道路还记得在奉节师范学习的第二年,一天下午,学校黎继品校长当场命题——《一切为了四个现代化》,进行现场作文竞赛。这次我是班内唯一获奖的参赛者。当我从校长手中接过奖品和证书时,我想,要不是在小学时教我语数的熊德琼、张定凤等老师给我奠基,要不是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