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午后,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乌云也向我们渐渐压了下来,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呼,呼,呼”,这是风婆婆的声音。是“交响曲”的序幕。
“啪,啪,啪”,这是闪电公公的声音。闪电公公扯着嗓子,唱起了美妙的歌。
“轰隆隆”,这是雷爸爸的声音。也是“交响曲”的前奏。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正忙着找家。
“哧——哧——”,小孩子们把自己家的窗户关上了。
“嘎,嘎,嘎”,这是小鸭子在欢快地唱着。
“咕,咕,咕,叽,叽,叽”,一群小鸡害怕得边叫边跑,一只母鸡指挥一群小鸡立刻回家。
连小狗也慌得边跑边“汪,汪,汪”,地叫。
“哞,哞,哞”,这是牛妈妈的声音。
“咩,咩,咩”,这是羊妈妈的声音,是在说:“孩子们,快点回家。”
这时,“沙沙沙”,小雨妹妹唱着欢快的歌儿来了。
“哗啦啦”,中雨姐姐来了,把小雨妹妹赶走了。
“噼里啪啦”,大雨爸爸也来了,批评了中雨姐姐一顿。
雨停了,美妙的“交响曲”结束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写作指导: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