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桥,你能想到什么?是武汉的长江大桥,还是颐和园的玉带桥,还是石家庄的赵州桥?也许你想到的是那些实体的桥,但我想到的却是沟通心与心之间无形的桥,那就是理解。
小时候,当我还是开着裤裆露着乳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时,我拉着姥姥的手用稚嫩的童音问:“姥姥,爸爸妈妈天天都在忙什么,为什么没有时间陪我玩?”姥姥回答:“他们在为你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干活啊。”“哦。”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几年后,我成为了小学生,也到了大人口中所说的叛逆期。爸爸妈妈变得啰嗦了很多,对我也更严厉。但是对于他们的批评与训斥,我要么当做耳旁风,要么就对他们大吵大嚷。因为我感觉他们并不爱我,只是把我当做学习的机器。
又过了几年,爸爸妈妈的公司倒闭,爸爸妈妈只好当环卫工人。那段时间是我家最艰苦的日子,但我仍对爸爸妈妈的辛苦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爸爸妈妈弓着腰正在公路上打扫,我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的不易:不仅被迫呼吸汽车排出的尾气,还随时有生命危险。我的眼睛马上湿润了,远远地注视了爸爸妈妈良久,才回到家。从此,我发现了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写作业时的一杯奶,冰箱内凭空多出的零食……这都让我感觉到爸爸妈妈无处不在。
现在,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爸爸妈妈会认真听我说的话,我也会认真听爸爸妈妈的话。当我们发生矛盾冲突时,也会及时的沟通。是我对爸爸妈妈的理解改变了以前我们紧张的关系。
理解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以桥为话题的作文
心中一直有座桥,父亲在这头,我在那头。桥长是我们无法越过的距离吗?——题记
伫立桥头,微风习习。吹动我的发梢,拂过我的脸颊。转过身去,看桥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我身旁流动。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开心,都是那么显眼。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只有我这个不和谐的音调。眺望远方,看见了那栋房子——我的家。不知何时开始讨厌回到那里的感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萦绕在我的心头,想起了刚才摔门而出的情景。
父亲扬在半空中的手在微微颤抖着,那一刻,仿佛连空气也凝结在一起了,脸上那种酸楚的表情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脑海里不断的浮现出摔门时母亲的一句话:“孩子,要理解你父亲。”理解,多么可笑的俩个字眼。从我记事后他关心过我吗?他理解过我吗?每每看见同龄的小孩给父亲在一起嬉闹时,他可知我是什么感受?脑海里拼命的搜刮这我们共同的回忆,却发现少的可怜。
天上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人群慢慢的消失了,全都奔回家中。可我能往哪里去哪?不一会儿桥上就变的光秃秃的,只扔下了一个我。我漫无目的的漫游在桥上,让雨慢慢淋透自己,淋透内心,去抚平那些杂乱的回忆。蓦然抬头望去,桥那头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头发滴滴答的在滴水,已不知站在那多长时间了。记忆开始慢慢倒带,定格在内心深处。那是我5岁那年,同现在一样,我在桥这边,父亲在桥那边。父亲一脸疼爱的看着我,满是温柔的说:“乖女儿,走我们去吃糖糖好不好?”我七跳八跳的跑过去,在桥中央摔了一跤,父亲连忙跑来,抱起我,满脸的心疼,不停的责怪自己。从桥这边到那边短短的距离却充满了满满的温馨,满满的爱,充满了我的心房。现在已全然不同了。当我慢慢长大时,你我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