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妈妈给了我一把绿豆,妈妈说:“绿豆能发芽。”我一听高兴极了,想做一个小实验,看看绿豆能发芽吗?我急忙拿了一把绿豆放在杯子里,倒上热水,开始做实验。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后,迫不及待地跑去看豆子,我想知道泡了一个晚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我发现豆子比原来大了,颜色变成了浅绿色,水也跟着变绿了,豆子皮裂开了,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好吧,小豆子,你还没发芽呢,在家好好躺着,我去上学了,中午放学后,我的心已飞回家了,小豆子等着我,我来了。到家后,我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一闻,啊,发臭了,怎么办?给小豆子换换水吧,这时我发现豆子长了一点点小芽,像一个个小蝌蚪,真有趣,我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人,在我培育下,豆子发芽了,原来豆子也是有生命的。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只要你细心观察,多多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
【写作指导:思辨,高考议论作文“核元素”】
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大都是以考“议论文”为主的。因此,在文章里能够以“哲理思辨”来表达,就十分重要!所谓“思辨”,简而言之,就是“思考辨析”。那么,你怎么去“思考辨析”呢?在此教你学会四种“思辨”表现形式。
第一种,内涵周密的思辨性。在撰写文章的前夕,你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全面的审察,不要遗漏一个议说的可能项。比如,我曾出过一道题为《谈“学问”》的大作文,请应届毕业生来习作。不少同学都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道理,然而却不能“科学周密”地将“学问”的全部内容论证到。我在进行作文评讲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写了下面四个写作提纲,它们分别是:(1)、“只学不问”,是“掉书袋”;(2)、“只问不学”,是“偷懒虫”;(3)、“不学不问”,是“大白痴”;(4)、“又学又问”,是“智慧人”。我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告诉同学们:“学”与“问”,实际上它有四种辩证关系。所以,你在论说时,一定要“面面俱到、不可缺一”。由于“人生阅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同学们在撰写作文时,往往会“挂一漏十、偏面不全”。而改变这一毛病的最有效方法,那就是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观察、体验、了解”之。
第二种,开掘深邃的思辨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它都是“一分为二”的。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你对2011年的上海高考大作文,就不会有误解了。比如,我曾出过一道有关牙买加百米女运动员奥迪的材料作文,全文如下:“42岁的奥迪,在国内参加选拔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百米竞争。()我们知道,一般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时期是18岁到25岁。然而42岁的奥迪,在预赛里就被淘汰了,因为她没有跑入国际田联规定的百米比赛起码资格线。失望的奥迪,流着热泪,只能低头慢步走出田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riji/201402/20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