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比赛的第三天可以休息,爷爷带我去了兰亭玩.爷爷说:“兰亭是书法圣地,你在学书法所以必须去看一下.”爷爷还告诉我兰亭序的真迹已经没了,刻在碑上的都是仿真的.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到了兰亭.兰亭前有一大片擎天柱似的竹林和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而闻香,环境十分幽美.怪不得号称书圣的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兰亭序》.
走进大门,沿着长长的小路走到了鹅池碑亭.导游叔叔介绍说:鹅池二字是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分别所书,人称“父子碑”,亭旁有一个池子,几只白鹅在池中嬉戏,十分有趣.
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太字啤”,传说王献之从小练字,八岁时自以为字写的和父亲王羲之差不多了,就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二话没说,在“大”字下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叫王献之拿去给母亲看,母亲说:这“太”字中只有一“点”最像你父亲.王献之问父亲:写字有什么密诀吗?父亲回答说:你把那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了.王献之苦练书法,终于把八口大缸水写完了,也成了一名书法家.
爷爷说:兰亭序是王羲之请了41位朋友来喝酒,那里有一条小溪,于是他们把酒倒下小溪,洒流到谁面前就要作诗,作不出诗就要罚酒.王羲之是无意中写了兰亭序的.
尽管天气很热,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不但让我饱览了美景,也让我受益匪浅.
【篇二:兰亭游记800字】
烈日当头,我们乘车去往绍兴.进入绍兴,到了诸暨,到了五泄,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沧桑”用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和谐.山虽不可谓高,但一片葳蕤,满山的绿色里漫长的山路无限延伸,举目远眺不见尽头,眼前浮现的只有山的轮廓和透过葱茏的缝隙射下的阳光.
走进兰亭,似乎每个人都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大家的脚迈得很轻也很实.重峦叠峰茂林修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气糅合了一种叫做“人文”的元素,让我们一向浮躁的心沉静下去,又沉醉起来.
兰亭成名于王羲之,也成名于那篇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他用风格疏朗简约的文字记述了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的那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会.于是,兰亭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庭园由此名垂青史.
当年的鹅池边今天的白鹅兴致勃勃地演绎着那段美丽的历史场景,疏觞亭前的溪流在物换星移千年之后换上了今天的活水.我们在漫步游赏中却依然清晰可见当年大书法家俯首洗墨的场景.我们还可以在穿过悠长的历史后遥想发生在眼前这个小溪边“一觞一咏,畅叙幽清”的雅士聚会.
从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泼墨挥毫的那一刻起,兰亭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气质,从此,丹青的爱好者不论少长都将这里视为书法的圣地,纷纷前来凭吊、瞻仰,想要从这里的空气中吸到一点儿传神的精粹.在陈列馆里我见到了许多年龄小于我的孩子的作品,他们的技艺固然稚嫩,但那一笔一画之间分明气韵初具,能够被陈列在兰亭,相信他们会将此视为无上的荣耀.
后人曾评王羲之的墨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相信他们的艺术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蒸馏和升华.他身有官职,却宁愿躲到山林之间与数位友人寻求闲云野鹤般的淡泊与宁静.他避开尘世的纷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