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留恋童年的,童年的无忧无虑,童年的放声大笑都令我难以忘怀。
那时的我牵着姐姐的手在辽阔无垠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放风筝。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躺在地上谈着那些我们自以为很了不起的话题。
那时的我会在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看我最爱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把音量调到最高,让大家都睡不着觉,都得起床陪我看电视。那时我就会在心里高兴的说一句:“我是老大,你们是敢不听我的话?”
那时的我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用担心上学会不会晚,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咕”直叫,我才会依依不舍的离开我亲爱的床,去吃早餐。
那时的我会在姐姐写作业时往她的作业本上倒水,然后引来的只会是一顿臭骂,然后的我就会偷偷的溜出姐姐的房间,去找爸爸妈妈,告诉她们姐姐骂我,然后爸爸妈妈就会去指责姐姐,看着姐姐那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的样子,我就会在心里暗暗自喜:谁让你骂我。
现在的我每天都被繁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什么“曹操,刘备,诸葛亮”,什么“次数、系数、多项式”……弄得人脑袋都大了。每天都盼望着期末,但期末真的来了我们却又希望它快点走。
如果出一道选择题:
“你最想留在什么时候()。
a、儿时的乐趣
b、现在的压力”
我想无论是谁都会选择前者吧!
【写作指导:从思维分析写作失分的原因】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任何物化产品形成前都有一种思维在活动。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是考生思维外化和物化的产品。笔者年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总的来看,考生失分点很多,但根本原因是考生的思维“失分”了——
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以“话题”为主,并且被普遍叫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甚至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和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僵”了。
从作文阅卷实践操作来看,阅卷者大都看重审题立意,将是否切合题意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今年的作文题提高了审题立意的难度,题意立得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作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得分的重码。得低分者大都是离题和偏离题意的。有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眼里容不下沙”的文章,语言表达相当不错,本应往高分里打,因为偏离题意,只得了40分。
追随上年高考作文思路行文,不注意变化。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shi/201402/20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