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那首儿时的歌谣,不禁回想起了我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我生活在旱田奶奶家。每天都要去菜园子里来回的溜达上几遍,先是看看左边的豆角长的怎么样,再看看右边的柿子熟了没有,熟了的话就摘一个尝一尝,是苦是甜。最后再看一看最后面的玉米比我高了多少,是我长了还是他长了。
有一天,我正在菜园里巡视,只听有人在喊我,我左看右看就是没有找的人,难不成我是出现幻听了吗?我正要转身回屋把我出现幻听的事情和爷爷说,让他赶快给我医治。只看一个跟我差不多高男孩子站在我面前,再仔细一瞧,原来是邻居家的儿子呀!我惊讶极了!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呀?”他拍着胸脯自豪地说:“我从那个篱笆上翻过来的,我厉害吧!咱们俩来比试比试吧!如果你不比那你就是胆小鬼。”我才不要做胆小鬼呢!我可是女汉子我心虚的说:“比就比,谁怕谁。”我的体力没他好,但是我智力比他好。我从旁边搬来了几块大石头,摆成了楼梯的形状,走了上去,轻而易举的就翻了过去。邻居家的儿子脸气的通红说:“你犯规!”我慢声拉语的说:“你也没定规矩呀!所以我赢了!”我高兴地跑来跑去,心想连一个男孩子翻篱笆多没有翻过我,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呀!我长大一定比世界冠军还厉害!
翻篱笆太危险了,不过我从中获得了快乐!大大的快乐呢!
【写作指导:从思维分析写作失分的原因】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任何物化产品形成前都有一种思维在活动。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是考生思维外化和物化的产品。笔者年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总的来看,考生失分点很多,但根本原因是考生的思维“失分”了——
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以“话题”为主,并且被普遍叫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甚至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和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僵”了。
从作文阅卷实践操作来看,阅卷者大都看重审题立意,将是否切合题意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今年的作文题提高了审题立意的难度,题意立得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作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得分的重码。得低分者大都是离题和偏离题意的。有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眼里容不下沙”的文章,语言表达相当不错,本应往高分里打,因为偏离题意,只得了40分。
追随上年高考作文思路行文,不注意变化。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就是“黄胖夯年糕——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shi/201402/20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