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书桌上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和妈妈,我们俩的嘴角都微微翘起,绯红的脸庞透出喜悦,周围是数不胜数的荷花,背景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依稀可见的北寺塔。
这张照片是我和妈妈今年八月去苏州旅游时在拙政园拍摄的。当时园里游人如炽,我和妈妈走着走着,看到远处的北寺塔。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们宾馆旁的北寺塔!它怎么在这拙政园里?”。正在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旁边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只见他衣着整齐,虽然头发花白,两眼却炯炯有神。他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拙政园的设计非常巧妙,北寺塔虽然不在园内,可设计师利用借景的办法把这座塔给“借”到园里来了,有意思吧?”
“嗯!”我连连点头,“的确很有意思。”
老爷爷听了很高兴,“苏州园林可是我们苏州人骄傲,天下闻名,要慢慢品味。”天气太热,豆大的汗珠从老爷爷脸庞上滚落,可老爷爷依旧笑容满面。
“来,我帮你们合个影吧。”
“太好了,谢谢您!”妈妈说着把相机递给了老爷爷。
“1、2、3”老爷爷按下快门,“哎!把其他游客照进来了。再来一张!”“这张还是不好,后面的北寺塔照模糊了。”
“就这样吧,太麻烦您了。”妈妈很不好意思。
“别客气,再来一张!”,老爷爷耐心极了。
我和妈妈连忙笑眯眯地摆好姿势。
“这张好极了!你们看看!”老爷爷认真地看着照相机的屏幕,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谢,谢谢!”我们妈妈齐声说到。
“前面还有很多景点,祝你们玩的愉快!”
“再见,爷爷!”
我和妈妈边走边说,“这位苏州老爷爷真热情啊。”
“是啊,苏州园林都因为他更美啦。”
……
走了几步,我忍不住回头望去,看到那位老爷爷又帮另外几位大学生模样的游客照相。可真是一位热心的老爷爷啊!
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不仅是因为照片完美无缺,还因为透过这张照片,我看出一位热心的老人热爱家乡、乐于助人的心。
【写作指导:如何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
1、思辨性
“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这年的作文题目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许多学生只写出什么情况下不要轻易说“不”,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shi/201401/20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