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枚五颜六色的贝壳,其中有一枚在我的记忆里是最漂亮的,这枚贝壳记载着我和爸爸最快乐的一件事,现在,我就打开这枚贝壳让你瞧瞧吧!
那是我上幼儿园的一件事,那天是星期天,爸爸正在睡觉。“呼噜呼噜”。声音震得我耳朵都快聋了。于是,我心想:爸爸不陪我玩,那我就把他脸画成大老虎。于是,我找来五颜六色的彩笔。轻手轻脚的来到爸爸身旁。首先,我用黑色彩笔在爸爸头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王”字。然后,我再用黑彩笔画了六根胡须,左边三根,右边三根。最后,我再把爸爸的头上画了两只耳朵。“好啦,收工!”我兴奋的说。看着爸爸的摸样,我差点笑出声来。于是,我走到书房,装模做样的看起书来。没看一会儿,门铃突然响起,爸爸急忙去开门。妈妈看到爸爸这副模样,不由自主的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你的脸……哈哈哈哈。”爸爸急忙到卫生间照镜子,这才发现自己的脸被被人画成了大老虎。爸爸气得暴跳如雷,恼羞成怒。一下子揪起正在书房看书的我说:“以后还敢不敢了?”“不敢了,不敢了。”我连声回答,勉强挤出一滴眼泪来。于是,爸爸抱起我说:“乖女儿,承认了就是好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每当想起这件事时,我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因为那时的我实在是太幼稚了。
童年是有趣的,是快乐的,是多彩的,是美好的。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啊!
【写作指导:中学生写作技巧之变换顺序】
变换顺序法主要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改变常规的顺叙,而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从而带给文章一种摇曳多姿的美。
具体来说运用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背影》;二是像《羚羊木雕》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风筝》。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倒叙实在是一种截叙,是顺叙的变式。()那么,关键在于截得恰到好处。或截意外的结局于前,使读者急欲读完全文;或截精彩片断于先,使文章开首即光彩照人。到底怎样截,在什么地方生“变”,是费心血、见功力的。特别是“片断倒叙”更是如此。
二、注意顺叙与倒叙之间的衔接。倒叙是顺叙中某个部分提前,倒叙之后还要转为顺叙。所以,“倒”与“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使用倒叙既要做到过渡自然,又要把倒叙的起止点交代清楚。
三、不可为倒叙而倒叙。若文章所反映的事件历时较长,情况又较复杂,才适宜用倒叙的方法。对于时间跨度小、情节单纯的事件则不必用倒叙的方式,若勉强使用反倒故弄玄虚了。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shi/201401/20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