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终于晴了,我走出家门,咦?这地怎么这么脏,满是垃圾,不如拿扫帚来把脏的地方都扫扫吧!我拿了一把扫帚,开始了我的打扫。
先把最难扫的草坪扫了吧!这样剩下的就简单了,我心想。
我拿着扫帚,使劲地朝一个方向扫,结果还是一点都没动,没办法,我只有耐下心来,一点一点,小的就用扫帚的丝一根根挑出来,大的,我干脆蹲下身来用手捡。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草坪终于扫干净了。接下来,该去扫地面啦,这太简单了,我沿着草坪四周,用扫帚把垃圾耐心地从草坪边上划出来,拿来畚箕扫进去,不一会,草坪外的一圈儿,已经被我扫得干干净净了!
我用了好长时间,把我家小区周围的垃圾都扫干净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虽然有些累了,但我看着这干净整洁的地面,我开心地笑了。
邻居的王阿姨走过来了,看到地面干净整洁,大声说:“哎哟,你这小姑娘可真是勤劳,瞧这院子可真是清爽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