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作文,如变性自杀
类似“天文”的词语,就连一些资深语文教师也不解其意。资深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王光祖教授认为,应当提倡中学生使用符合语法习惯或约定俗成[注: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的规范词语。
诚哉斯言,词语本来只是符号,词语的意义在于它指示的事物,所以,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用词,都是人们出于表意的需要,在口头、书面交流中不断确认、推广,从而逐渐形成。
一个词语,倘非专业术语,如果不为大众所知,便毫无意义。这样的东西如大量堆砌在作文中,显然不妙,咱们就从最现实的角度举例说明:若阅卷老师是位不大接触网络、对新新人类的语言不太感冒的老教授,对着一纸的“新兴词语”,只如陷身“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或恍如欣赏“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注: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一行白鹭上青天(越看越远)”。那么请问,您还能对自己作文的得分抱太乐观的态度吗?在“一分定乾坤”之时,这不等于自杀吗?老师若觉得是“满纸荒唐言”,考生也就只好准备着“大把辛酸泪”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