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作文,如变性自杀
革故鼎新[注: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推陈出新[注: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仅从这几个词语就可看出新陈代谢实属自然淘汰法则,天理使然,语言存于世,自不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孙大圣,所以新词语的不断涌现,并以刚性的条文条例形式加以确认,不仅无可非议,而且理所当然[注: 按道理应当这样。]。
但笔者存疑之处,乃在于“教育部”这一敏感的身份定位。既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是由教育部所发布,那就另当别论,因为教育部是中国教育权威主管部门,它的一举一动都为整个中国教育界所瞩目。自然这些新词亦将很快纳入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向来奉教育部各色金科玉律[注: 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为圭臬的中国教育界,自然不会也不敢忽视这171条汉语新词汇。
那么作为模仿能力正与日俱增[注: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的学生们,难保他们不把这些诸如“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换客、梨花体、晒客”等词写进作文,搬进考场。可这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