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奥运,就是一场人生的舞台,一场血泪交织的演绎,更是一次情感历练中走上成熟与沉稳的人生里程。
奥运会就这样结束了,我也在荧屏前度过了十六个日日夜夜,专注于奥运健儿矫健的身姿,渐渐地心底更是震撼于他们顽强拼搏、泪洒疆场的真情再现,确实收获了不少感动。
顾拜旦曾经说过“奥运会展示的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而如今成了奥林匹克的格言,它表达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六个字,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面对强手,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面对自己,要永不满足,超越自我。“更快、更高、更强”同样是一种境界,参加奥运比赛的人们并不单单是追求金牌,更重要的是追逐梦想。正是由于这一境界,这一精神,让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
有射箭天才之称的朱启南,在男子10米气步枪射击项目中站在银牌的领奖台上,悄然流泪的那一刻,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不知是出于偶尔的失手还是缘于雅典之后疲倦的应酬。但是,从他的目光中,我们读到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坚强、信念和永不退缩的勇气。
已经有三个孩子的妈妈栾菊杰,今年50多岁了,是以前中国击剑奥运冠军。在北京奥运会上,尽管她代表加拿大体育代表团击剑手出征,尽管她未能如愿得到奖牌,但她的心底仍深深的记挂祖国,含笑的泪水源于那全场的欢呼声,“祖国好”三字永远藏在她的心底。她那种不屈不挠[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的拼搏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到着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被誉为单腿美人鱼的南非残疾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在8月21日的比赛中获得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16名,在奥林匹克历史上书写了人性最光辉的一笔。杜托伊特本是一位游泳健将,17岁的她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失去了左小腿。此后,杜托伊特左腿装上假肢,克服了困难继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