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放学,小丽和小明一同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垃圾桶,周围散落了一地的垃圾,臭气冲天,苍蝇在那不是觅食就是跳舞,腐烂的臭肉、黑乎乎的香蕉皮比比皆是,路过的人没一个不是捂着鼻子,大步走开的。
怎么办呢?小明思考着。小丽早就屏住呼吸,三步并做两步地冲上前去,见垃圾捡垃圾,好一副“魔挡杀魔,鬼挡杀鬼”的样子。捡了十几分钟,小丽已经是气喘吁吁了!她一边捡垃圾,一边回过头,大声呼唤小明给他帮忙。
小明这时却想出了一个既治标,又治本的好方法,他在书包里掏出纸和笔,“唰唰唰”地飞速地写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丽的垃圾捡完了,小明的警示语也写完了,他俩便一起把纸贴在垃圾桶上面,这样六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湖北宜昌小学五年级:郭旭东
【写作指导:怎样培养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huanbao/201402/20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