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的名字就叫小白,它是妈妈送给我的,所以特别喜欢它。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长长的,耳朵特别尖,在那小小的嘴巴旁边有几根胡子,嘿!你不知道了吧,它的胡子是用来测量老鼠洞的。它的眼睛中午眯成一条缝,到了晚上就变得像铜铃,炯炯有神,还发着绿光。
小白最喜欢吃小鱼了,每次我回到家最先做的事不是放下书包而是给小白拿小鱼,我把鱼拿得高高的,小白就会蹦来蹦去抢我手上的鱼,但是它跳得没我高,这时它就会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好像在说:“主人把鱼给我吧。”我改变了注意把鱼向前一扔,小白飞奔过去一口就把小鱼狼吞虎咽的吃掉了。
还有一次,它正在呼呼大睡,我悄悄的把墨镜给小白戴上了,并喊到:“小白起床了!”小白睁开眼,“哇!都晚上了,我得赶快去捉老鼠!”它急忙跑到老鼠洞边,一个东西从小白的眼睛上掉了下来。小白摆出一脸惊讶的样子,皱皱眉头说:“原来还没到晚上呀!”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我,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笑。
这就是我家可爱的小花猫,你们喜欢它吗?
【每日写作指导:如果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写作必读】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dongwu/201403/20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