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农家,老鼠特别多,总是偷吃主人的东西。有一天主人终于受不了了,于是主人去集市上买了一只漂亮能干的小猫。
一开始猫在主人家可谓是战绩累累,深得主人的喜爱。后来主人家的老鼠因为怕这只猫,所以越来越少,而猫也经常饿肚子。
后来,主人家来了一位新成员——公鸡。公鸡每天在天亮前打鸣将大家叫醒。公鸡的准时受到了主人的喜爱,可是猫被冷落了。
猫一直饿着肚子,偶然的一天猫看了一眼公鸡,心生“邪念”:老鼠吃腻了,不知道公鸡是什么味道。”
终于,一个“良机”出现在猫前面。主人那天外出,猫终于忍不住了,他上前去将公鸡按在掌下。公鸡不明白了,平日里对他这么好的猫,竟然来捉自己!猫看出了公鸡的迷惑,便说:“你每天天不亮就打鸣,让人们睡不好觉,我要为民除害!”
“可是我是为了把人们叫醒不让他们失去早晨美好的时光才这么做的!”公鸡为自己辩解。
“既然你管时间管得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管管母鸡呢?她们生出的蛋,壳这么薄一碰就碎!”
“可是人们喜欢这样的蛋呀!你没听到街上经常有人吆喝:‘脆皮红壳的鸡蛋,最好的鸡蛋’吗?”说着公鸡征了征翅膀似乎想逃出猫的掌心。
“行了行了,你说够了没有?你说的都是对的,你都是为别人好!可是,现在我的肚子饿了,你是不是应该满足一下我的要求呢?”说罢,猫张大了嘴巴,正要把公鸡吃下肚子时,出门在外的主人回来了,看见此景便拿出绳子绑住了猫拿去做菜,从而公鸡逃出了这一劫,继续为人造福。
是啊!心路不轨的人终究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将来的烂摊子还是要自己补偿的。
【写作指导: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思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现象,也有偶然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照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辨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当然,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因此,从高一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做法主要有: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dongwu/201402/20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