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蝉在树上不厌其烦地唱着歌,它们的歌声让我心里直痒痒。
有一天,我忍不住对爸爸说:“咱们一起去捉蝉吧。”他一口答应,拎起竹竿,带我去河边。河边的柳树上停着一只只蝉,它们一边唱歌,一边吮吸树汁。我跑到树下看准一只蝉,慢慢地将竹竿靠近蝉,这时我心跳如鼓,手心出汗,生怕出了一点错,惊扰了蝉。我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将长长的竹竿透过树杈,靠近蝉,离蝉还有3、4厘米时,我猛地将竿子往蝉的身体上一贴,但是,随着“知了”的声音,许多蝉,四散飞逃,没了踪影。我发觉自己非但没抓成蝉,还白白放走了许多蝉,很恼火,心想:“怎么回事?我都这么仔细了,居然没抓着!”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太急了,还没靠近蝉,就开始贴,肯定不行。而且应当,粘翅膀。”我听了又充满信心,跃跃欲试。
我抬头找了半天,终于又发现了一只蝉。这回,我更紧张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蝉,观察它的一举一动,突然,蝉动了一下,我赶紧屏住呼吸,担心它受惊后飞走,而我的手却不听使唤,不停地颤抖,我好不容易让自己镇定下来,悄悄将竹竿靠近蝉,轻轻地粘住它的翅膀,只听“知了”一声,蝉落网了。我迅速抽下竿子,只见蝉一边叫,一边挣扎,它使劲扑腾着透明的翅膀,想从胶带上挣脱。我赶紧手忙脚乱地把它塞进袋子,生怕它逃走。当我扎紧袋口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就这样,我捉了许多蝉,满载而归。听着袋子里此起彼伏的叫声,我乐滋滋地想:“哈,这么多蝉,今晚我家可以开音乐大会了!”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人物心理间接描写“四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