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权当是娱乐。半大的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有人也提出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下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倒人,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孩子。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发生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
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房门。
地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事后他们想想自己喊出的话,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他们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摔倒,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行事。强烈的震动使挺着大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