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杭州,那里有一个美丽的的地方—西湖。
春天,西湖的苏提上一片桃红柳绿。苏提上的小草苏醒了,像是给苏提增添了点点星光。桃花绽放了美丽的笑脸,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向人们表示清晨的问好。柳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小燕子飞来落到柳树上叽叽的叫着好像在称赞柳树的美丽。
夏天,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粉红色的荷花在这些“不圆盘”之中冒出来。有的荷花才展开几片花瓣,想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下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的要破裂似的。这里的荷花真是千姿百态百态。要是把眼前的一湖荷花比作一副大活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秋天来了,南山路。北山路的银杏树,梧桐树的树叶纷纷落下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落下的树叶铺成了一条金色的地毯,包含着秋天的含义。秋天也是赏月的好季节。西湖的三潭映月的月亮可圆了!
一转眼冬天悄悄的来到了,刚下了一场大雪。给苏提上的小草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湖上结了一层薄薄冰,像一个溜冰场。断桥上堆一层雪,远远望去像桥断了一样。许多游客都来这里看雪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西湖。
【写作指导:初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一、什么叫记叙文?
记叙文就是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
二、记叙文能发表议论吗?
记叙文可以议论,但议论不可过多。
打个比方,如果想焖干饭,虽然需要放点水,但应少放,否则,水多米少,干饭就变成了稀饭。干饭和稀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水”的多少。
因此,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叙和议论孰多孰少。()写记叙文最好不要大发议论,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本身去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比如,父母爱孩子是不会整天把“我爱你,孩子”挂在嘴边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子女的爱真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正的记叙文完全可以没有议论。当然,有时恰到好处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揣摩体会。
三、是不是记叙文不需要审题?
记叙文写作一定要审题,且审题很关键。
比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
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
四、记叙文就是“记流水帐”吗?
当然不是。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403/20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