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会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很好听,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放风筝这项活动,我也不例外。
风筝有各种样子的,有金鱼样子的,有美人鱼样子的,有蜻蜓样子的……我家有一个蝴蝶样子的风筝,非常漂亮。它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放飞起来,像真的蝴蝶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舞,好看极了,我特别喜欢这个风筝。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千佛山放风筝。来到那里,我们找了一片草地,开始放风筝。草地厚厚的、软软的,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踩上去舒服极了。一个人牵着线,另一个人托着风筝,开始往前跑去。风筝放起来了!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从我们身边经过的人看了,赞叹地说:“放得真高呀!”我们的心里可骄傲了。从早晨玩到中午,我们还是停不下来,牵着风筝在草地上欢呼、奔跑,正是古诗中所说的“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太美了,放风筝太好玩了!我爱风筝!
【写作指导:中学生写作技巧之变换顺序】
变换顺序法主要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改变常规的顺叙,而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从而带给文章一种摇曳多姿的美。
具体来说运用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背影》;二是像《羚羊木雕》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风筝》。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倒叙实在是一种截叙,是顺叙的变式。()那么,关键在于截得恰到好处。或截意外的结局于前,使读者急欲读完全文;或截精彩片断于先,使文章开首即光彩照人。到底怎样截,在什么地方生“变”,是费心血、见功力的。特别是“片断倒叙”更是如此。
二、注意顺叙与倒叙之间的衔接。倒叙是顺叙中某个部分提前,倒叙之后还要转为顺叙。所以,“倒”与“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使用倒叙既要做到过渡自然,又要把倒叙的起止点交代清楚。
三、不可为倒叙而倒叙。若文章所反映的事件历时较长,情况又较复杂,才适宜用倒叙的方法。对于时间跨度小、情节单纯的事件则不必用倒叙的方式,若勉强使用反倒故弄玄虚了。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401/20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