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彩色的!虽然那里不是高楼大厦,科技也不比城市里的好。可是那里的人、景、物都是美好的,都是彩色的。
我的家乡是彩色的。那里人的衣服是彩色的,一个个人的衣服是彩色的,别看他们的衣服都花花绿绿,它们可都是我们家乡的名族特色,他们的衣服、头饰也是彩色的,头饰都是一金一银,金光闪闪的、银光闪闪的。一到过节的日子,晚上,大家点上火,一起来跳舞玩耍。那个场景,真是又温暖又美丽啊!
我的家乡是彩色的。那里的梯田是彩色的,春天,大家栽上了绿绿的秧苗,梯田就变成了绿色的。夏天,秧苗长大了许多,变成了淡黄色。秋天,秧苗变成了金黄色的,变成了稻谷。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稻穗上盖满了一层厚厚的雪,白茫茫的一片十分美丽。不仅梯田是彩色的,栽秧苗的人也是彩色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汗水和努力。才能获得今天的收获。
我的家乡是彩色的。那里的果园是彩色的,秋天来了,秋风一挥手,果树上就结满了丰硕的果实,绿的、紫的、黄的、黑的、红的、橙色的。什么颜色的水果都有,而且一个个都十分大,十分饱满。随着人们来到了果园,梨树,苹果树、樱桃树、杏仁树、栗子树,纷纷亮出了自己鲜红嫩绿的果实,给人们看,好让人们挑选。这好像电视里的选秀一样。
我的家乡是彩色的!
【写作指导:写作应要有自己的个性】
某所小学就读四年级的一亲戚的孩子,拿着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他,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他认为令人感动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他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
翌日,孩子忧心地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要重写。问其原因,他说老师叫他别写“母爱”,要写清洁工,只要写了清洁工基本上就能得“优”。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一时语塞。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是啊,教师要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