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听爷爷说,人生路漫漫,每一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究竟责任是什么呢?责任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三年前,我亲眼目睹了一幕,这一幕让我彻底明白了责任的含义。三年前的一个酷热的下午,知了在树上大开演唱会,“吱吱吱”地吵个不停。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顶着烈阳,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前方有一个小摊子,围得水泄不通。好奇心促使我挤了进去,一瞧,原来是一个卖茶的小摊。我正想走,一位衣衫破旧,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过来,望着卖茶阿姨手中的一碗碗茶,久久不肯转移视线,显然,他的举动引起了阿姨的注意,阿姨放下手上的工作,走到老人身边说:“老先生,要碗茶吗?”老伯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却推说:“我没钱,算了吧。”估计这位阿姨应该是一位善心人,她同情老人,端起一碗茶,说:“不要紧,老先生,这碗茶我请您喝。”老人望着阿姨手中的一碗茶,迟疑着。阿姨再把碗递到老人手中,老人才用颤抖的双手接住了茶,当老人缓缓喝完茶后,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阿姨说:“姑娘,这碗能送给我吗?”阿姨诧异极了,他不解地望着老人。“老实和你说,我得了肺结核。”老人说,“对于别人,我的责任就是为了不让这病传染给他人,而对于你呢,我的责任就是让这碗在你的摊子里消失,不毁坏你的名声。”随即,老人就转身默默离开了……
望着老人渐渐消失的身影,阿姨的眼眶里荡着泪花,站在那儿许久,许久……
一位老人与一碗茶的故事教会了我做人就要负责任。
【写作指导: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