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特别爱唱歌。有时候,她的歌声会给我带来麻烦。
早晨,我一睁眼就听到了妹妹在被窝里唱起了歌。因为他和奶奶在南边,所以只能听到却看不到妹妹是露着头唱的,还是藏在被窝里唱的。但是被子一上一下的动。妹妹骄傲的唱起了她自编的歌:“爸爸好,妈妈好,大姐姐好,小弟弟好,爷爷奶奶好,我好,你好,大家好!好好好!”唱完一段,妹妹就停下来,问问奶奶:“好不好听?”奶奶被逼无奈只好说:“很好!”其实,妹妹经常把a调唱成c调。她还以为自己唱的很好听,是个大歌星呢。幸亏,我早习以为常了。
中午,妹妹用圆珠笔在我的本子上画小人。哎!妹妹居然在我的本子上瞎画,真是太可恶了,我就气冲冲的骂了句:“大坏蛋!”而妹妹听后却是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我,兴致勃勃地唱起来:“大坏蛋!大坏蛋!齐健是个大坏蛋……”大嘴一咧一咧的,还使劲的跺脚。我见她这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她怎么这样子啊?
晚上,作业不多,我在那里津津有味的抄着歌词。妹妹却在炕上唱歌:“哗啦啦呀,哗啦啦!小溪流呀流……”她一边唱一边挥手,还真像个大歌星。“啊啊啊!啊啊啊……”妹妹大声欢唱着,眉毛都弯成月牙了。我百分之七十的精力用来听她唱歌,百分之三十的精力用来抄歌词。抄完后,一读才知道,遭了!一半抄成妹妹的歌,一半是歌词,我真是哭笑不得啊!
哎!妹妹真是太爱唱歌了,尽管找不到调儿,还臭美。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我校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了。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