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回答问题的激动万分,唾沫飞溅地痛诉英法联军。没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的则垂头丧气[注: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添油加醋地补充自己要说的话。老师上的不亦乐乎[注: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同学讲得不亦乐乎,听课老师们听得不亦乐乎……气氛变得暖和起来。
课文到了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地方。老师声调变高了,同学耳朵竖高了,手也举高了。突然,全体同学被一个声音震住了:“老师!我要发言!!!~”回头一看,天哪!这是平日里对人不理不睬的a同学呀,想不到他今天竟然那么积极。哎等下,老师点了他发言,这是他要想发言的战术呀!一排排“小树”又竖立了……
“叮铃铃…叮铃铃…”公开课结束了,但印在了我们的心灵上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