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军训作文300字

今天,开学的第三天,学校组织了三年级学生军训。
   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读书,过了一会儿老师进来讲军训的重点,讲完了,老师叫我们带着水出去排队,老师把我们带到操场,站了一会儿教官就来了,教官让我们排成四队,就叫我们走到架空层,站了一会儿就让我们休息,过了一会儿教官叫道:“集合!”我们快速地排好队,教官和老师让我们练站姿,站了一会儿,有的同学站得不直就被老师批评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休息,我们练了一个上午的站姿。
   下午,我带着水和食物来到了学校,教官先让我们练站姿,休息一下,再练原地踏步,然后让我们手挽手排成一排踏步走。教官选了四个同学当队长喊口号,让我们四个队比比哪一队走得好,最后第四队走得最好,得到老师奖的饼干。
   虽然军训很累,不过我们也很开心!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分类及写作要点】

【写人作文】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贸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记事作文】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闪光思想。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写景作文】
   1、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2、注意描写表达,使景物活灵活现。
   要对景物进行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物的顺序描写不能乱。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sannianji/201311/201826.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比手劲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景作文250字
       我们家的球迷作文300字
       断桥残雪作文300字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300字
       爱观察的我作文300字
       读书让我变
       不一样的校园作文200字
       看车展作文250字
       玩中的收获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赵老师
     难忘的友情
     逛水果店作文250字
     迟到的礼物作文
     寻找秋天的作文250字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300字
     关于家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风筝续写
     有趣的游戏作文300字
     我的表弟作文300字
    军训遐想——不一样的待遇
    去吧!军训!
    美丽的背影作文600字
    令我感动的一幕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爸爸的生日作文600字
    我的梦作文500字
    逗蚂蚁作文600字
    秋天来了作文500字
    快乐的大树作文3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