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前有一个小院,那里是外婆的伊甸园。
小院的东边是几棵苹果树,那是舅舅从山东带回来的。原本只是几根光秃秃的杆子,在外婆的照料下出人意料的发了芽。不经意间望去,那点点新绿让人眼前一亮。听舅舅说如果培育得好,大约两年苹果树就会结果。外婆听了笑笑:“就算结了,小区里的人不向我要,我也要分掉的。”外婆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从来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这谁都清楚。
两株栀子花树在院子的最南边,平常它们总是用绿叶掩盖住自己,由于不太引人注目,它们没有遭受过袭击。可一到五、六月栀子花开的季节,那浓郁的香味和洁白的花朵就出卖了它。我很喜欢那么优雅的花,它没有牡丹那样富丽,也不像玫瑰那样张扬。它就像一位身着白裙,藏身进层层高阁的女子,让人看不清它的容貌,只感到一丝丝羞涩和秀丽。
外婆喜欢用剪刀将刚开的栀子花剪下来,插在花瓶里。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你不由自主地陶醉。
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外婆在里面种了青菜、西红柿、葱和青豆。每次烧菜时,外婆都叫我们下楼拔几根葱,或是摘几个西红柿。小区里的人看到了询问我,我总是昂起头得意地说:“摘我们家自己种的菜!”
剩下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圃。红色的芍药、黄色的大力菊,还有紫色的蝴蝶兰。一有空闲,我就跑下楼,欣赏这美丽的花朵。一簇簇的花儿,一个爱花的女孩,为增添了一份生机。
这个小院是外婆的劳动成果,我爱小院,我爱我的外婆!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起步写法大全】
一、通篇拟人法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二、景物幻化法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三、比较异同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四、借景抒情法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五、方位介绍法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