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作文课上,老给我们讲了纸屑飞扬这一课,这一课很有趣。
老师让我们准备材料,一张纸,一支钢笔,一支铅笔,一支圆珠笔,还有一把塑料尺子。
实验开始了,老师请了一位同学上台做实验,只见,他跨了大步、拿起笔,走到讲台,先在黑板上摩擦,再到墙上摩擦,然后又在桌子上摩擦,紧接着又在玻璃上摩擦,纸屑都没有吸起来,实验没有成功,他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座位上。我心想,可能是摩擦的时间短吧。正当我在想的时候,突然老师请第二位同学做实验,只见她又在黑板、玻璃、墙上和桌子上用钢笔摩擦,最后也没有成功。正当我感到奇怪的时候,老师又叫一位同学上台,她用尺子分别在黑板上,桌子上,玻璃上摩擦,奇迹发生了,尺子神奇地把纸屑吸上了,她笑容满面的回到了座位上。接着老师又在袖口、头发、裤子上摩擦,结果都可以吸上去。老师总结说:“两个物体摩擦后能产生热量,热量会转变成电,所以能吸上去。”我们连连点头。
我终于明白了摩擦能产生热量,热量能产生电,在生活中这个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处也是极多的!
【扩展阅读:高中写作指导,认识作文特性】
一、作文最能扬长避短
这是由作文的“综合性”决定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多方面“能力”、多方面“学识”的一种巧妙的艺术的“综合”。写作从“素养”上说,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禀性等;从“能力”上看,涉及了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众多方面;从学科上讲,综合到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作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文是一座综合着思想、知识、思维、语言的富矿。
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几点结论:
1、提高作文水平须作“综合”的努力。
2、作文是需要许多“诗外功夫”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靠“熏染”,要靠“磨砺”,“突击”、“速成”不一定见效。
3、写作活动是一种善于“调动”的艺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善于“调动”而“厚积薄发”则常常是文章的力量所在。
4、“作文知识”不是万能的,“作文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写作无世袭”——父不能传其子,兄不能予其弟,师不能授其徒。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决定性的“战役”要靠自己打。
5、得力各异,扬长避短。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的人得力于“想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