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修改日记,弟弟却非要不可。我怕他把日记本弄坏,不给他,他就哭。我心一软,就把日记本给了他,并千嘱咐万叮咛千万别弄坏。
他拿了日记本,脸上像淌着蜜一样跑了出去。我只好看一会儿电视。不大一会儿,他回来了,让我大吃一惊,日记本怎么全湿了?我很生气,大声质问:“怎么把我的本弄湿了?”他不以为然地说:“我想叠船,让它在水里漂。一看沉底儿了,就忙捞出来……”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可惜——我的劳动成果啊!让他糟践了!本想狠狠揍他一顿,可我又下不了手。我一犹豫,弟弟已跑了出去。
我不得不又买了一个日记本,重新修改。二十分钟后,终于顺利完成任务。
下一个项目是练毛笔字。我拿出墨汁、毛笔、宣纸和盘子。
一切准备妥当,开始写大方。先写“中”字,又写“美”字,我觉得这两个字写得特别漂亮。
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自我陶醉一番。写第三个字时,却发现盘子和墨汁瓶不翼而飞。明明在这儿,怎么没了?正在纳闷儿,弟弟进来了,正拿着墨汁盘,两手沾满了墨汁。
我吃了一惊,忙跑出去看个究竟。我发现地上横着墨汁瓶,还流出一大堆墨汁。我恍然大悟。弟弟不好意思地说:“我用细棍沾着画画,不小心,把瓶子踢倒了,墨汁自个儿流了出来……”
我一听,火冒三丈。照他屁股就是几脚,我也不解恨——弟弟哇哇大哭,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
淘气的弟弟有时很可爱,但更多是惹我生气。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人物心理间接描写“四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