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一滴水的自述作文600字

“不要啊……”我和许多伙伴们一起鬼哭狼嚎着就进入了“死亡隧道”—水龙头!一进入隧道,黑暗这个大怪物一头把我吞入了他的肚子里。前所未有的恐惧笼罩着我,万般无奈的我只好发出高分贝的尖叫来缓解内心不断膨胀的恐惧感。就这样,我们从水龙头中“哗哗哗”地进入了一个漂亮的卡通脸盆中。
   脸盆的主人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那像成熟稻谷般饱满的额头、雪梨一般润泽的皮肤让我对她百爱不厌。这时,她拿起一块抹布,放到脸盆中浸湿,然后开始很认真地擦洗一辆很脏的小轿车来。这辆车脏的没办法形容。玻璃是灰蒙蒙的,车身上还沾了很多的黄泥巴。小姑娘一边擦一边“呼哧呼哧”地喘气。她好不容易清洗完,这时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胖嘟嘟的小手简直就像根莲藕似,而她却满意地笑了。
   理应来说,她这时都可以把我们全都倒掉,因为我们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本色。然后她就可以自己一个人拎个空脸盆轻轻松松地回家去。但小姑娘很奇怪,她弯下腰,将脸盆慢慢端起来,小心翼翼地走上楼去。尽管她十分小心,可还是还些调皮的小伙伴跑到她身上。她的衣襟全湿了。随着小姑娘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我心中的疑团也越来越大:她为什么要把我们一个不落地带上去呢?她把我们带上去干什么呢?
   当她气喘吁吁地进了家后,已经没有力气再搬起脸盆了。没办法,休息一会后她又一步步地将脸盆挪进卫生间。我听见她她还在自言自语“加油,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好不容易来到卫生间,我以为我的生命就到尽头了,谁知小姑娘一只手拿着刷子,另一只手将脸盆倾斜45度,将我们小心地倒出。在我们倒出的同时,她手中的刷子也在不停地来回刷洗,原来她在利用我们清洗厕所!
   此时的我浑浊不已,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耳边风声呼啸,我没有呐喊,也没有抱怨,我舒展着身体,开始平静地微笑着等待死亡的到来……

【写作指导:在写作中如何展开联想】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3/206639.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园生活真愉快作文500字
       快乐新年作文500字
       我第一次学滑板作文
       游香港海洋公园作文600字
       请遵守交通规则作文400字
       游玉龙雪山作文450字
       滕王阁之游作文500字
       热爱生命作文500字
       美丽的柳浪闻莺作文400字
       如果有如果作文500字
     
     让我为你做件事作文500字
     适应作文400字
     一滴水的自述作文600字
     校园生活真愉快作文500字
     快乐新年作文500字
     我第一次学滑板作文
     游香港海洋公园作文600字
     请遵守交通规则作文400字
     游玉龙雪山作文450字
     滕王阁之游作文500字
    我是一滴露珠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15
    水的作用作文
    停水的一天作文
    滴水石穿作文
    水的重要性作文
    水的眼泪作文
    假如我是一滴水作文
    水的浮力作文
    河水的自述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