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火,点亮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接下来就让大家看看我理想“一波三折”的经历吧!
一、新时代画家
当我在一节美术上画葡萄时,几个同学跑过来,对我说:“哇!好像呀!真想一口把它吃掉!”“真的?”我追问。“当然啦!”一个同学迅速接嘴,“我们班上再也没有比你画葡萄画得更像的了!”从那以后,一个画家梦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寒假时,哥哥把他,画的一栋房子的平面图给我看了看。我看了后,心里想:天哪!一向什么都不会的哥哥都画出了这样的图,要是我以后当上了画家连幅平面图都画不好怎么办?于是,画家梦破灭了。
二、偶像派歌手
“拾稻穗的小姑娘……”当我在家里唱这首歌时,妈妈听见了,说:“哟!唱的不错嘛!”这句表扬让我有了新的梦想——歌手。以后,我一天到晚都在哼歌。上课哼,下课哼,在家里也哼。可前不久举行的“小歌手比赛”使我的梦想发生了变化。那些人唱的太好了!使我不禁想:以后我当了歌手,而其他歌手唱的比我还好,那我的粉丝岂不是要被抢走?我岂不是要退出这个行业?所以,歌手梦,没有了。
三、创新派作家
周末,我看了一本书,叫“黑熊舞蹈家”。这里面介绍了黑熊的习性,怎样育崽,怎样捕食等等方面的知识。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染上了“书瘾”,一天不看书就会要了我的命。我不仅迷上了看书,还迷上了写作。我报名参加了写作班,写出来了《早春的营盘山公园》、《父母的爱》、《凤仙花》等作文,看过的书有《世界上下五千年》、《皮皮鲁全集》等书。我心中的理想之灯又点亮了——作家梦。
二十年后的一天,我正在召开“新书发布会”。哎哟哟,不聊了,粉丝们正找我签名呢!
【写作指导: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3/20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