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感悟生命作文

篇文章,写了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雨水的条件下,仍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虽然它只仅仅活了几天。小草没有花儿一样的美貌,也没有树的高大挺秀。但它不管生存在哪,哪怕是在重它几百倍的石头下也能生长。白居易写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赞扬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张海迪是中国着名的作家,她在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因此她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后来还翻译编着了许多小说。她在人们心里,展现的是那种快乐,坚强。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生命只有一次,不珍惜就没了。我们的生命其实像蚂蚁一样,有可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生命就结束了。而我们为何要在短暂的时间里虚度呢?为何又不珍惜生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让我们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生命中的美好,价值与意义。

感悟生命作文
   从你出生那一刻,你就拥有生命。生命是公平的,你怎么对生命,生命就怎样对你。生命有它的真啼,有它的意义,那是奉献。
   生命的构造是时间,是光阴,人人都珍惜生命,可有些人他珍惜生命,但不珍惜时间,不珍惜时间也是不珍惜生命,你嘴上说再多遍珍惜生命,你若不珍惜时间,时间也会摒弃你。
   生命的意义是奉献,我见过一棵枯树,它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它那样子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的形象:断裂、枯干、粗糙。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想到死亡,它简直就是死的象征!然而,就在它那断裂、枯烂、粗糙的身身区上竟然长出了两棵幼嫩的、翠绿的芽!你说,这个枯树,它哺育嫩芽,它用全部营养奉献给了嫩芽,这何等伟大。
   奉献!方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真啼。

感悟生命作文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是十分珍贵的。所以,人们为了延长这来之不易、珍贵无比的生命,想尽办法,有的养生,有的和时间赛跑,有的——各式各样的方法层出不穷。
   秦始皇很想延长自己的生命,为了长生不老,他多次派韩福出海为他寻找长生不老药,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还聚集了大批道士、方士在宫中为他炼制长生不老药;他为了扫除天下士大夫对他这种荒谬行为反对议论的阻力,不惜“焚书坑儒”;到最后,他不但没有长生不老,反而落得个千古骂名。
   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于是,他三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写作,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的时间,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鲁迅先生与时间赛跑,用毕生的成就为自己赢得了在人们心中的永生。
   如果珍爱身体便是珍爱生命的至高体现,那么为了追求光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而扑火的飞蛾;为了坚持真理而被教会烧死的哥白尼;为了革命胜利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人,他们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惜以身相献、以死相抵,他们的身体虽然破碎了,但却留下了永垂青史的英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2/204812.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读书心得600字
       学做蛋炒饭作文500字
       滑雪作文400字
       心中的蜡梅作文500字
       有趣的体验作文400字
       南京印象作文400字
       游夫子庙作文500字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商河的变迁作文400字
       生活的教训作文500字
     
     醉于山水间
     做好我自己
     苏州名人费孝通
     乡村月夜
     我家的“股市”
     最美司机,吴斌
     元宵佳节
     新春祝福信
     参加表哥婚礼记
     藏在《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坚强,开出生命的花朵
    珍惜生命的作文
    朋友,就一声钟声就把你的生
    生命的颜色作文300字
    假如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感悟军训
    生命的可贵作文
    感悟友谊作文400字
    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三天
    我收获了生命的绿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