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凉风吹走了炎热的夏天,吹拢了孩子们松松散散的心,吹开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回想起来,过去的2年里,在老师辛勤的教导下,我和同学们共同健康成长。
同学们见了面就像久别的朋友。互相问候,好有说不完的话,真热闹呀!这时,老师走进来告诉我们去参加开学典礼。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学校操场,主席台上方写着横幅标语,两旁还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挺胸抬头,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操场上。整个会场即热烈又庄严。当老师宣布;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全体师生都庄重地向国旗敬礼。嘹亮的国歌声音也从校园上空传遍了大街小巷。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暗下决心;新学期新起点,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这一学期取得好成绩。
一进学校,我发现教室变到2楼去了,而且又来了一位张晨宇同学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起跑!
新学期大家都有一个新的计划,我也不例外。也有一个计划:
1、每天7:00到学校去。
2、每天20:00之前写完作业。
3、每天21:30准时上床睡觉。
4、上课积极举手发言。
5、下课不疯不闹不追不打。
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做得更好更棒。
【写作指导:学生借助题目识别作文题材】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常常看到文章的题目多种多样,有的用“记”,有的用“论”,有的用“赋”,不知你是否仔细想过,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记,就是记载、描写的意思。大凡题目上用“记”字的其体裁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我们常用的文体日记、游记、访问记等也属于这一类。
论,就是阐明事理的意思。大凡题目上用“论”字的大多是议论文,如谢觉哉的《论“同甘共苦”》。也有用“谈”、“说”、“议”、“评”等字来替代“论”字的,如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吴晗的《说谦虚》、韩愈的《师说》等。报刊上常用的文体社论、评论等也属于这一类。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的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如今有的写景叙事的散文也称为“赋”,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
赞,是我国古代的文体名,一般用于歌颂和赞美。今天有的作家写散文、诗歌,在题目上也会用上一个“赞”字,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樱花赞》。
传,常见的一种是用来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如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一种记述故事的文章也称为“传”,如施耐庵的《水浒传》。
行、歌,都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名称,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与“行”不同,“歌”是能唱的诗。今天的民歌、儿歌也能随口吟唱。
因此,阅读文章时,我们可借助题目上的这些字,大体上识别这篇文章的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