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但是第一次做饭却最使我难忘。
那天晚上,妈妈因为要连班,所以让我自己一个人“做饭”吃。
首先要打好豆浆。我按照妈妈之前的叮嘱,先用小量杯舀了些黑米和黑芝麻,再添加一些核桃和米。然后把这些都统统倒进豆浆机内,加上一定量的水,盖好盖子,再接通电源。选择之后,就听见从豆浆机里传出“隆隆”的响声。
还要把馒头热好呢!我吃力地提起水壶,拔开壶塞,朝电饭煲里面倒了些开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馒头和花卷放了进去。盖好盖子,再接通电源,电饭煲的灯也亮了。
接下来就是我最害怕的啦!——热菜
因为妈妈中午已经把菜都炒好了,我只需把它热一下就行了。但拧煤气灶还是挺可怕的。我把手放在煤气罐上,先往左拧,拧不动,再往右拧了一圈。这时候,我捏煤气灶开关的右手已经颤巍巍的了,我半蹲着身子,使劲儿往左一拧,“呯”一下,吓得我立刻把手抽回来。咦?怎么没火呢?便又把开关拧回去,壮着胆子又拧了一下,仍然没火。没办法,只好打电话求助妈妈了。妈妈说让我把开关往下摁着拧。于是我又来到煤气灶前,使劲摁着一拧,“呯”又是一声,火苗顺着锅底窜上来,又吓了我一跳,煤气灶总算打开了。
我在厨房又等了一会儿,可是空气越来越呛,周围满是烟气。我索性把煤气灶关了,豆浆机、电饭煲也已经好了。于是我把豆浆和菜盛好,连同馒头端出来,一起放到桌子上。
吃着自己第一次亲手做的饭,我觉得这貌似简单的饭菜竟然如此有学问,不禁使我想到了平时妈妈做饭有多么辛苦……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几种训练模式】
以前,我们的作文课堂缺少真正的写作指导,习作茫然无路,“一句话告知写作题目,找两篇范文读给学生”这是许多习作课常见的现象。但这样的指导学生仍不知道选材如何,如何构思之意。他们把例文当成“权威”,但孩子们还不知自己已失去了怀疑的目光,自己的创造性就停滞不前了。只靠模仿效率低,人云亦云无个性。
在不断的实践和修改中,有几种训练模式效果颇佳:
1、“一课一练”,沙里淘金
作文教学不能孤立起来,它姓“语”,更姓“小”。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切主题鲜明,系统性强,一课中值得学习的写法有好几种,面面俱到不现实。我“沙里淘金”一课不确定一种写法学习,有了强烈的针对性才有效果的保证。《野草。》一文作者将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思想隐含在对小草与种子的赞美中,这种写法含蕴而富有启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课的训练点就不确定为“象征”写法,《白衣天使》倒叙的写法开卷兴波,一开始就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本课写法学习确定为“倒叙”。
2、规范指导,心明手顺
我们长低估学生的理解力,写法叙述不规范。元代程端礼说:“作文以主意为将军……句则其裨将……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监期逐旋慕拟,用尽心力,不足文矣。”但同学常在老师评语中看到“无中心”,其实80%的同学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