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有趣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不胜数,但其中有一颗最耀眼的星星,是我暑假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捉泥鳅。
早在前几天,我和叔叔就说好要去捉泥鳅,终于,在今天晚上实现了。我们来到小区的池子边,这个池子的水很少,水下全是淤泥,很适合泥鳅生存。池子里还有很多石头,我们可以踩着石头。我们准备开始时,已是晚上十点半了,旁边很黑,一点声音也听不见,月亮显得格外的圆,格外的大,好像很不得笼罩整个天空。叔叔先跨进池塘,我把弟弟抱了进去,然后我也进去了。我见叔叔打开手电,正在锁定目标,呀!这么多泥鳅!没想到这样脏乱的水池竟然会有这么多泥鳅!叔叔把手电照来照去,明明发现了很多泥鳅,咋不抓呢?这时,叔叔把目光放在了一只较大的泥鳅身上。叔叔慢慢靠近它,悄悄的把手伸进水中,抓!可惜没抓住,那只大泥鳅好像溜之大吉了。但叔叔似乎并不气累,又把手伸进淤泥里。我想:把手伸进淤泥里干嘛?难不成泥鳅可以钻在淤泥里?我带着好奇的心情继续看着叔叔。叔叔将手慢慢抓紧,然后抓住手里的东西上了岸。我好奇地问:“抓住了?”叔叔斩钉截铁的说:“没问题,绝对抓住了。”我想:泥鳅太好捉了吧,我也试试。我找到一只泥鳅,学叔叔的样子,手伸进淤泥,慢慢合拢。没抓找,唉。再换一条。我再一次把手伸进淤泥,慢慢合拢,就在这时,弟弟一不小心,一脚踩进泥里,泥溅了我一脸,我伸出手,用手擦脸,谁知,我一手的泥都到脸上去了,我立刻叫上叔叔,回家洗脸去了。
我回家一照镜子,自己成了一个“花猫”,看着我们捉的泥鳅,开心地笑了。
【扩展阅读: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几种写作手法】
1、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3、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