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婶娘,她是我的邻居,年龄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很匀称。婶娘长的很漂亮,是远近闻名的“一支花”。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像两轮黑色的弯月倒挂在眼睛上,一双丹凤眼似笑非笑。婶娘已经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变得更加水灵了,活似十七八岁的少女,走到哪里,婶娘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引来行人无数的回头。
婶娘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她非常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给我吃,妈妈忙的时候就把我托付给婶娘照顾。婶娘总是把我最爱吃的西瓜、桃子、苹果给我吃。她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儿子,叫“奇奇”,我俩相处很融洽,他对我也非常好,我俩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追逐玩耍。后天妈妈又要去北京了,又要把我托付给婶娘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婶娘不但给我好吃的,还给我讲故事,她讲的故事可有趣了,据说从前天上不是下雪,而是下白面,人们不用劳动,只要把天上下的白面存在大面缸里就可以了。有一天,老天爷下凡到人间微服私访,看到一个妇女用白面做的面饼给孩子垫在屁股下面做尿布,老天爷一怒之下,从此天上不再下白面了,改成下雪了。婶娘告诉我要节约,不要糟蹋粮食。我于是非常恨那个用面饼给孩子做尿布的妇女,如果不是她这么坏,妈妈就不用这么辛苦去上班了。
婶娘还给我讲了个牛郎织女的故事,说是每年的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天要下雨,在葡萄架下会听见女郎织女说话的声音呢。于是我非常恨那用天河阻隔牛郎织女的王母娘娘,非常期盼七月七那天,到时候,我就可以去听听牛郎织女说些什么,回来告诉婶娘,婶娘一定很高兴。
这就是我的婶娘,一个美丽、善良、博学的人。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