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但使我感到快乐而难忘的莫非就是我第一次当旗手的事了。
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老师根据我们假期中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决定选我为本学期第一位升旗手。那一天晚上,我高兴得一整晚都没睡好。星期一的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为升旗做准备。在老师细心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升旗,我手中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精在神抖擞地站在升旗台前,等待升旗开始。
随着一阵悦耳的铃声,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同学们迅速在操场上站好。此时此刻的我,心里越来越紧张。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中,我迈着有力的步子,走到旗杆下,我双手接过红旗,把我事先打好的结小心翼翼地系好,我又接过红旗的另一端,在红旗上套了两个结。在雄伟的国歌声中,我双手用力拉着旗绳,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声徐徐上升。我抬头望着我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升,听着同学们激昂的歌声,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此时仿佛我的眼前浮现出毛主席按动连通旗杆的按钮,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它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此后在联合国﹑奥运会赛场上﹑香港和澳门的上空都飘起五星红旗。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将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圣神使命,为了祖国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跨世纪的主人。
每当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第一当旗手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真的是一次快乐的尝试。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