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华,多姿多彩的季节;十几岁,正是学习知识,刻苦专研的时刻;然而十几岁,也是桀骜不驯[注: 性情强暴不驯顺。],我行我素的年龄。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了年少轻狂,有了放纵不羁,有了叛逆多刺的困惑……
一提到青春,我们总爱和叛逆结合起来,似乎它们之间有着解不开的缘。
难道青春就一定要活得叛逆吗?有谁真正去想过,这些在人们眼里所谓叛逆的“坏孩子们”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笔者觉得,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父母们,过早的向子女灌输了社会残酷一面的思想,并且很多父母会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下一代,让他们沿自己设想好的路途走下去而很少尊重他们的想法,这在无形中给了子女强大的压力,让他们有了叛逆的情绪;
然后是在学校,通常老师喜欢的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而他们忘了,那些成绩差的、被大人们责骂的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偏爱不可不说是教育的失败,它只会在差生的心里产生自卑的阴影,甚至,播下仇恨的种子。
最终,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老师的不公以及被冷落和不理解,让这些孩子们有了堕落、叛逆、厌学、打架斗殴等一系列在常人眼里无法容忍的坏现象。他们学会了抽烟、喝酒、上网,学会了逃课、夜不归宿,学会了沉沦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用计较别人的流言蜚语[注: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和那些比针还犀利的眼光。
对此,我感到痛心疾首。因为,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年少冲动,因为一时的迷惘困惑,然而人们却用批判甚至冷漠将他们排挤到了社会阴暗的一隅,让一颗依然单纯美好的心灵在大千世界[注: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里任意沉浮。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成长过程中更是在所难免[注: 难于避免。],有谁想过真正去理解、体谅他们?有谁愿意去包容他们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很多家长都缺乏耐心开导及对他们的理解关心,家长们只会在骂完之后,唉声叹气[注: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的说道“这孩子是真的没希望了”,然后彻底的放弃了。我觉得这种失败的根源在于过于现实的社会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以至于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怀反而被忽略了,所以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与人们的意愿背道而驰[注: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其实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无需干预太多。困惑时,为他们指明一下方向;失败时,一句话的鼓励,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获得努力的动力。这样的效果,胜过了一大堆的责骂和苦口婆心[注: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的劝说。
说实话,我也曾堕落过。是朋友的鼓励与支持,让我看到了希望,有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决心。回首走过的路,回首那一段灰色轨迹,我发现其实这种年少的冲动不过是在拿自己的错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