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职位有很多,有体育老师、发明家、画家……,其中,发明家是我最喜欢的。
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会选择发明家呢?其实是因为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位从青少年宫来的老师。那老师要求我们加入兴趣小组,我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那里,我们可做各种各样的新奇小玩具,而且这些玩具又有趣又好玩。
所以,我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时候,经常找一些东西,把它们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新的玩具。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假日的时候,找了一个“y”字形的木棍,但是个个都是长长的,这可不好发射出去呀?忽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我拿了一把小刀,用力的把多余的一些都削掉,虽然很难削掉,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终于,木棍削好了,该做第二步了,我找来一根大号的橡皮筋,套在“y”的左右两边。哎呀!可还是不行啊!太大了,于是我找了一个小号的橡皮筋,也不行,太小了。我又想了想,一瞬间,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把大号的橡皮筋一拿,然后,在手上再套一个圈,哈哈,终于装上去了。到了最后一步,我拿了一块布,我剪、我剪、我剪剪剪,把那块布剪得只剩下一个小长方形了,我再把那块长方形小布用双面胶粘在橡皮筋上,一个弹弓就完成了。
我又想了想:我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于是就想在做一个“滑行飞机”。我先找来了两根长度相等的胶棍子,再找了一个玩具小直升飞机来,就可以开工了。首先,拿一卷透明胶,撕一大段下来。两根棍子放得相距十厘米,然后再用透明胶把两头都粘好,之后把直升飞机的两个左右翅膀放在上面,滑行飞机就完成了。
真希望成为发明家的梦想能实现,也许正在实现,也许还在努力中。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我校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了。